隨著地暖輔材(擠塑板、反射膜、邊條、卡釘等)的標準化、集成化、品牌化,擠塑板的各項參數和要求都有提升。各擠塑板廠家也不斷競爭,紛紛提高擠塑板的硬度(因為硬度Z直觀)。瀘州地暖板廠家想提醒大家:地暖保溫板真的是越硬越薄越好嗎?
同時,由于不少住宅層高僅2.8m,許多業主不希望因地暖層占用太多層高而導致房間顯得壓抑,而提出了“能不能減少地暖層厚度?”的問題,為了能簽下這部分業主的訂單,有的商家并不是選擇向業主告知保溫層的作用,而是選擇了更簡單的方法:減少保溫層厚度從而減少地暖層厚度,這樣既獲得了業主的訂單,又降低了保溫層的材料成本。
然而,在這樣的硬度與厚度競賽中,是否真的越硬越好,越薄越好呢?
在國標《JGJ 142-201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》3.2.5中,提出了地暖保溫板的厚度要求。
因此,在一般的家庭采暖中,地板上鋪設的2公分保溫板已經是國家標準的較低要求了。而位于一樓的家庭采暖,如果樓板下是泥土,則需要3公分厚,而樓下如果是開放式的架空層,則需要4公分厚的保溫板。
如果想省層高,把保溫層換成1cm會怎樣呢?
當導熱系數不變時,熱阻和厚度成正比。也就是說1cm的保溫板保溫性只有2cm的一半。
當地暖的供熱量相同時,燒同樣多的天然氣,花同樣多的錢,2cm保溫板可以比1cm保溫板多得到25%的熱量。
也就是說:要想保持一樣的溫度,2CM保溫板若花費800元,1cm保溫板就需要花1000元。氣費多花20%以上。以100㎡為例,每年開4個月地暖,使用1公分保溫板的人家,要比使用2公分保溫板的人家多花1600元。
所以說地暖保溫板并不是越薄越好,雖然超薄的保溫板能節省層高,但卻是以后期使用起來耗費更多燃氣做為代價的。
如果是通過提升密度的方式來提升擠塑板硬度(抗壓),其實是以犧牲保溫性作為代價的。
另外,也有商家在擠塑板材料配比上動腦筋。通過增加成核劑滑石粉的添加量,來達到增加擠塑板密度和抗壓強度的效果。因為滑石粉比聚苯乙烯原料便宜很多。
這樣做的副作用就是擠塑板的實際密度不達標,導熱系數過大。而且滑石粉也會降低擠塑板的導熱系數,更加導致擠塑板保溫性降低。
所以瀘州地暖板廠家提醒大家,地暖保溫板不是越硬越薄就越好!在選購地暖保溫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。